网站导航

博鱼新闻

当前位置: 博鱼体育 > 博鱼新闻 > 行业新闻
王宁:人文摄影的坚守与理解日期:2024-09-03 07:05:14

  王宁,这位在《中国国家地理》担任图片编辑十六年的资深摄影师,用镜头诉说着他眼中的人文风光片。

  王宁:我成人前是在杭州度过的。那时,我对绘画有兴趣,慢慢感知到自己在美学方面展现了一些天赋。家人决定送我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深造时,也希望能拓宽我的视野。

  其实,在赴俄之前,我并未真正接触过摄影,这次异国之旅让我意识到摄影或许是记录这些生活和美景最好的方式。

  问题:您的第一个相机是哪一款?在准备自己的第一套摄影器材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王宁:出国前,父亲给我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奥林巴斯的MJU-II,那个35定焦的傻瓜相机,让我对摄影产生了兴趣。读完预科的暑假,我赚了500美金,我可以用这笔钱购买我自己选择的第一台相机。当时,我面临两个选择:一款是奥林巴斯的初代欧洲大奖的数码相机,另一款是奥林巴斯的IS-3000桥式相机。经过考虑,我最终选择了胶片相机。尽管周围新闻系的朋友都在使用佳能EOS-3或尼康F3这类专业相机,我用的这类桥式相机在他们眼里很不专业,但我并没有太多理会。后来,在2001年回国时,我父亲咨询了做摄影的亲戚,让他看了我拍的照片后,为我购买了一台宾得645NII相机和三个定焦镜头,我记得很深刻,总计花费了25500元。为了节省开支,我特地去深圳购买了宾得的机顶灯。

  我发现很多摄影初学者在购买器材时往往忽视了三脚架的重要性。但在我看来,三脚架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配件。我会在选择三脚架时做大量的研究和比较,最终选择一款性能优秀的脚架。相比之下,我在相机上的投入就显得相对保守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在2001年购买的捷信三脚架,花了500美元,当时比我的奥林巴斯相机还贵,使用多年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性能,甚至在2017年以2300元的价格出售,平均年折旧100人民币,这足以证明其保值性。

  王宁:我购买的三个定焦镜头分别是宾得的等效70mm微距镜头、等效21mm的超广角镜头以及一个50mm标头。但我在实际拍摄中,百分之八十的照片都是使用21mm的定焦镜头拍摄的。

  在拍摄人文题材时,超广角镜头能够为我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中画幅超广角的透视效果相比全画幅更加自然。因此,我在俄罗斯拍摄时,通常会携带机顶灯和超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问题:回国后原本打算从事哪方面的职业?是怎么规划的?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去中国地理杂志?

  王宁:在俄罗斯度过了八年的学习生涯后,我在2007年10月回国。当时,我怀揣着成为摄影师的梦想,计划着要么加入像南方报业或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媒体机构,要么在北京的一些时尚旅游杂志谋求发展。最终,我选择了北京作为我的发展地。但在初到北京时,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我整整一个月嗓子严重发炎,甚至无法说话。

  我和在莫斯科办报纸的一位朋友,在一次拼车过程中,我们闲聊时得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正在招聘。于是,我向国家地理投递了简历,顺利的加入了这个团队。如今,我已经在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整整十六年。

  王宁:在应聘时,主编明确表示不招聘摄影师,而是需要图片编辑。作为图片编辑,我的主要工作是接触并挖掘各种优秀摄影师的作品,策划和编辑选题。此外,我还需要处理大量的照片,从平时的专题报道中筛选出优秀的照片。在与摄影师和摄影家协会的合作中,我负责与他们沟通并约取照片,以确保我们的专辑内容质量。

  问题:是什么契机让您开始担任比赛的评委?在当评委的期间,有什么比较印象深刻的回忆或者故事吗?

  王宁:早期杂志社分发我的工作用机是佳能5D相机。慢慢每年也都拍摄了不少杂志社的工作选题,那时候每年佳能都会举办感动典藏摄影大赛,我一直想参与,但拖拖拉拉一直没执行,等准备好要参加时,在2017年,佳能通过中国摄影报找到了我,邀请我担任感动典藏摄影大赛的评委。当时,摄影报还邀请了其他几位图片编辑共同担任评委,我主要负责风光摄影的评审,我们连续担任了四个月的评委工作,每个月会看近万张作品。其实期间那么多年,大大小小的摄影比赛做过很多次评委了,自己杂志社的,适马的“晴典”摄影大赛,理光的大赛等等。

  去年和前年,我也参与了8KRAW的年度摄影师大赛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其他几位评委选出了几张他们认为非常出色的照片。我一看,发现这些照片的风格和大疆天空之城比赛中的照片很相似。我之前也是天空之城八周年大赛的中国区的评委,这类无人机拍摄海上鲸鱼、海豚的垂直视角照片,在天空之城比赛中确实已经相当普遍了。以前这种照片还比较少见,但这两年越来越多。这也让我意识到,随着摄影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变化,一些新的元素和风格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说起摄影趋势,我记得以前星空作品特别受欢迎,但现在普通的星空摄影已经很难获奖了。所以摄影师们开始尝试加入流星等元素,画面叠加、构图也变得更加复杂。但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这种构图太模式化了,比如天空下的小房子、叉腰站着的人,感觉大家都这么拍,缺乏新意。

  问题:您一开始接触摄影时,选择拍摄的主题是什么?是怎么转向拍摄人文主题的?

  王宁:刚开始接触摄影时,我和很多人一样,被风光所吸引,选择拍摄了许多倒影、车流以及灯火通明的夜景。但随着对摄影的深入理解和探索,我逐渐觉得人文元素能赋予画面更深的内涵,所以我开始逐渐尝试在风光片中融入人文元素。在我的每次讲座中,我都会展示自己从风光到人文的转变过程,这样的转变过程是非常值得分享的。

  我大学时代使用宾得645这种相机拍摄反转片,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它拍风光。但我选择用它进行街拍,使用闪光灯直射的方式捕捉人文瞬间。毕竟用120相机,用反转片来抓拍人文在多数人眼里是个失败率过高的拍摄方式,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要和别人有所区别。

  王宁:现在的直闪人文摄影确实非常流行,很多作品也因此获奖,没有柔光的小型机顶直闪成为潮流。例如,国外的摄影师BRUCE GILDEN就使用21mm超广角、博鱼体育官网17mm超广角镜头,配合直闪的拍摄方式,创造出他独有的风格,这套方式现在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但现在的潮流更多的是模仿,创新不够,比如21mm的超广角换成了50mm的标准头。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者说模仿容易获奖的风格,而不是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问题:现在摄影的市场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加入了摄影的队伍,您是怎么看待当下很火的风光类机位摄影?

  王宁:我觉得风光类机位摄影的流行,反映出了大家对极美画面的追求。但很多时候,大家还只是在追求所谓的“打卡机位”,却忽略了摄影的本质——捕捉和表达。一个机位拍出好看的照片当然值得高兴,但如果只是复制别人的机位,那就失去了摄影的意义,毕竟对于风光摄影来说,永远会有更好的光线,同机位比拼的不就是光影么,所以很容易被复制被超越。

  而且摄影是需要学习的,很多年前,我的一个朋友说喜欢摄影的人还应该读一下摄影史和美术史。现在的摄影的门槛很低,因为现在的器材相对我开始用的胶片相机时更加先进了,现在基本上不用考虑测光的准确、对焦的精准、高光、阴影这些问题。智能的相机已经帮你把技术问题基本解决好了,而基础知识也是很容易学习的。但审美的提高是需要多看多学多实践的。

  问题:刚刚您有提到摄影学习,目前我们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非一线城市的学习资源也许并没有北上广深那么发达,那么非一线城市如何学习和交流摄影呢?

  王宁:现在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平台,可以在网上购买摄影师的作品集,参加线上摄影课程,或者参与线上摄影社区的交流。此外,也可以关注当地的摄影展览和活动,与其他摄影爱好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和技巧。我自己会选择购买画册,画册是一个摄影师自己最精华的照片,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凝聚的作品集,看画册和看网络几百K文件的图片,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个需要很多钱来买,现在好的画册一本一两千是很正常的价格。

  王宁: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过分追求器材和打卡式的拍摄。器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摄影者的创意和技巧。另外,不要盲目追求流行的拍摄风格和机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很多人只是在盲从,再COPY。

  年初在上海参加完8KRAW年会的第二天,我和摄影师托马斯和叶梓颐一起去看了上海的EDWARD BURTYNSKY的摄影展,那是非常有名的摄影家的个人展。我注意到,这个名字可能在8KRAW的风光摄影师群体中并不广为人知。展览上,能看出他们俩都以很认真的态度参观。

  这是我欣赏托马斯的一个点,他很善于学习,他在火车上通过窗户去表达社会的变化,视角独特,形式感强,又有时代意义。叶梓颐一直全世界追星星追太阳,一个女孩子经历着多数男摄影师都不能吃的苦。可能我更认同这样的摄影师,这样的摄影方式。

  问题:刚刚您提到了学习摄影的一个途径是购买画册,能分享一下您与画册的故事吗?

  王宁:我开始收藏摄影画册是受到一位摄影师的影响。在一次到他家拜访的机会上,看到他收藏的大量画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告诉我,这些画册代表了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摄影作品,通过学习和整合,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自己的画册收藏之旅。这三年,我花了可以买一排哈苏X2D的钱去购买画册。我收藏画册的初衷是希望更直观的去欣赏摄影师是如何安排解读诠释他们自己的作品,我也希望多研究摄影师的创作思路和观赏照片,排列的技巧,以及他们想表达的创作意图,这些在网络上的小图上是感知不到的。

  现在家里已经有四五千本画册了,这些画册不仅是我学习的资料,也是我灵感的来源。

  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知识和启发。这种方式,有别于别人的学习,那自然而然,会让我变的和别的摄影师有所不同。

  王宁:人文摄影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拍摄人物或场景,更是记录并展现人类文化、生活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好的人文摄影作品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具备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思考。单张作品可能只是一个故事节点,而真正的人文摄影应该是由一系列作品组成的完整故事。

  王宁:在莫斯科大学遇到的VYATKIN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经历了多次战争,离过四次婚,各类题材他都拍过。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人文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通过照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一组作品我印象很深,那个时候还是黑白照片,他拍摄的姑娘获得了花样游泳的奥运会金牌,她就插着腰站在更衣室里,摄影师用手电筒把奖牌照亮拍了一张作为这组照片的结尾。这个小姑娘七岁左右的时候进入游泳队,摄影师从她第一次怯生生的面对水面开始记录,用了十年把这个故事拍完整。

  所以,一个好的人文摄影师应该具备叙事的逻辑,通过不同的角度、时间跨度和焦段,展现故事的全貌。这个事情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后来我就开始按照故事的叙事逻辑去拍摄,用各种角度、时间跨度、焦段,用我的各种方式去呈现,不同的焦段和光影变化共同构成故事的内容,好的人文照片应该是以组照的形式呈现的。大家最熟悉的查干湖冬捕,我就在想有没有人研究过,这个鱼捞上来之后,他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包装、如何冷冻保存、他的运输方式是怎样的,他运到什么地方、做成什么样的菜又被什么人吃掉,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思维。总的来说,我认为一个故事发生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被关注到。现在很多国产的手机品牌已经开始注重人文关怀的照片而非风景了,拍好图片故事,这是一种很好的信号和方向。

  王宁: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照片的美感是关键。一张优秀的照片必须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这包括色彩的运用、光影的把握,甚至人物或景物的动态表现。其次,照片的信息量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在拍摄人物时,往往需要交代背景信息。以采蜂人的那组照片为例,观众能从中看出拍摄地点在新疆,并且人物的特征也显示出是哈萨克族的养蜂人。这样的照片能够传达出地域性的信息。最后,我认为独家性,稀缺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独家性意味着你的拍摄方式和创作手法具有独特性,这往往需要更高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能力。

  王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光的运用。我们工作的一个显著优势是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拍摄对象,然而,时间紧迫常常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往往无法在一个地点逗留过长的时间来捕捉完美的光影效果,因为大部分照片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光影的巧妙运用上。然而,在很多创作场景中,自然光并不总是理想或充足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具备现场布光的能力。以我在湖北博物馆的拍摄经历为例,为了捕捉最佳的拍摄效果,我会要求关闭所有的灯光,让现场处于完全无光的状态。然后,我会利用我自己的技巧和工具去塑造和使用光线,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从最初的单灯机顶闪光,我逐渐升级到使用单灯离机闪光,再到后来的多灯闪光系统,我始终追求用更专业的灯光设备来拍摄。现在,我有三十个拉杆箱来收纳这些不同品牌的灯光设备。我选择它们时考虑了它们在拍摄中的实用性和兼容性,以确保工作时能够迅速找到并使用最合适的设备。

  王宁:我出门拍摄时,通常会准备三个镜头。首先,我会携带一个14-24mm的变焦镜头,这款镜头在广角拍摄时表现优秀,且不需要过大的光圈。其次,我会带上一个35mm f/1.4的定焦镜头,用于捕捉细节丰富的画面。最后,我还会携带一个85mm f/1.4的定焦镜头,以适应人像和其他需要特写效果的拍摄。如果条件允许我携带更多镜头,第四个我会选择微距镜头。第五个镜头,我倾向于选择超长焦镜头,比如100-400mm,用于捕捉远处的细节和动物等。焦段的搭配使用确实很重要,我通常会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选择。当我需要广角和特写效果时,我会选择24mm和35mm的组合;而当我需要更宽广的视野时,28mm和40mm的组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焦段的选择并不应仅从画质出发,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拍摄需求来做出选择。

  王宁:关于大光圈镜头,我现在不再那么热衷了。最近和丙叔聊天,我们都觉得现在拍照时,光圈设置通常在f/2或更小。以前追求那种强烈的虚化效果,但现在发现过度虚化有时会失去很多画面细节。我现在很喜欢适马i系列镜头,这套镜头轻便(大约300多克),价格也比较合理(每个镜头大约3000多元)。而且,它们的光圈起始值都是f/2,既保证了足够的亮度,又不会过度虚化,使得画面细节更丰富。

  问题:前面的镜头选择里看您还会携带长焦镜头,您能分享考虑使用长焦的原因吗?

  王宁:长焦镜头主要用于捕捉远处的风景,尤其是在我去西藏、四川等地区旅行时。在拍摄人物时,选择85mm的镜头已经足够了。但在很多地方,风景太远了,我一般会带一只80-400mm的变焦镜头,还是出于便携。现在新的150-600mm,60-600mm都非常方便好用。我喜欢长焦拍摄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王宁:首先,我会深入了解拍摄的主题内容。以拍摄黑蜂为例,我会将焦点放在养蜂人身上,这自然涉及到不同民族的养蜂人。为了全面展现这一主题,我会深入研究该地区的背景信息,比如为何这里的蜂蜜品质上乘,以及蜜蜂的特性、采蜜的具体过程等。我会对相关的地点和事物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准备,只有当这些所有相关的元素都被充分捕捉和呈现后,我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且深入的黑蜂主题摄影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